20221018 後人類中心社工讀書會後記

最靠北社工
Oct 18, 2022

--

馬利諾犬「爾康」和 後人類中心社會工作一書 合影

「社會工作實踐的 物質-論述(material-discursive) 基礎是什麼?」

這是今天 #後人類中心主義社會工作讀書會 最後結束前我對大家的提問,過往的社工訓練強調對政策和價值的維護、典範的爭論,缺乏對於身體、材料的創作能力,但這兩者之間要怎麼修補?我說很多人要感覺要離開(人們以為的)社工界才能作社工,正式因為現在的社工界的「材料」不足和「結構」限制難以有新的創造(這正是 material-discursive 問題),也許離開才能找到新的材料,就跟只有彩色筆永遠畫不出蠟筆質感是一樣道理(當然技術高超又是另外一回事)。

讀書會的安排,前一小時我先摘要了一些章節的重要概念,後一個小時跟著大家一起繞射,將今天閱讀的材料,和生活知識與經驗一起作些修補。大家先是被一堆從來沒聽過、看起來跟現在社會工作毫無關連的關鍵字轟炸,後人類、後人類中心、新物質女性主義、情動理論、展演、能動實在論、反再現主義…etc。我說道,國外的討論會來到這裡,照書裡面所說的,也是從基變、批判社會工作,到環境社會工作、靈性社會工作、去殖民/解殖社會工作一路走到這裡,並不是突然出現。而台灣在批判社會工作和解殖/原民社工之後就力道就較小,比較少出現這些討論,但也正是這樣我們也更能走出自己的社會工作。

而要走出這些,必然是要跟生活經驗、知識的結合,我舉了一些奇怪的例子,像是我家的狗爾康跟白玉怎麼動員整個社區大樓把我從辦公室叫回家;或是為什麼遊覽車接駁去南部曬太陽不能變成我們的社會福利政策,而是一種憂鬱的「個人自救」手段;或是關於我的長髮怎麼干擾好市多店員,店員詢問我先生是否有沒有來,但我脫下口罩澄清我是本人之後,改變了對待我的方式…。種種關於測量、新的界線、變動的關係與倫理、非人世界的討論,就此展開。我們也必然需要耐性子,聆聽那些我們覺得「偏題」的聲音,去思考,我們為何排除、怎麼產生關連。

--

--

最靠北社工

有關於社工的奇怪討論 — — 陳懷恩(Chen Huai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