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北社工
7 min readMay 20, 2021

社工、社福相關人員的疫情因應建議與資源

Photo by airfocus on Unsplash

近期因為疫情嚴峻,許多一線的社工還等不到主管機關指示工作如何調整,一線人員也都十分慌亂,除了安穩自己跟個案,加強防疫措施或是暫停服務,我們還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因為我們疫情爆發的很晚,很多國際間的組織,其實都已經因為各國疫情,有不同的資源整理出來。以 Global Social Services Workforce Alliance (以下簡稱 GSSWA)在網路上釋出的「Social Service Workforce Safety and Wellbeing during the COVID-19 Response — Recommended Actions(社福工作團隊於回應疫情建議採取的行動)」這份文件中指出(P.4),政府、雇主、督導和一線人員各自有不同的優先行動要進行。針對這些行動,文件裡有詳細的說明,在取得正式翻譯授權之前,先請大家可以利用翻譯工具翻譯這份文件。我這邊先翻譯行動優先順序的摘要表,供大家參考。

2021.05.30全文翻譯已經有上線了,
請大家多多利用:https://reurl.cc/1Y4jDD

為了保障社會福利團隊的安全和福祉
因應疫情建議採取的優先行動--摘要表

1. Stay informed 保持資訊流通

保持資訊流通,以確保工作者、服務及其家庭的安全。 持續的關注下列更新資訊:
有關病毒的資訊以及減少病毒傳播的策略;
健康安全措施; 以及
與病毒有關的國家、地方法律和政策

每天的 疾病管制署Youtube直播網站 都會更新每天的疫情、假消息破除、疫苗狀況、防疫措施等等資訊,還有中央不同部會及地方政府的政策,保持關注。現在疫情嚴峻期間上午跟下午會夠有一場記者會直播,現在辦公室每日必撥,陳時中簡直是疫情期間的爐邊談話。

2. Advocate 倡議

Advocate倡議:
確立社工人員/社服人員為必要的服務提供者,並且
提供足夠的資金用於薪資、支援技術、防疫裝備和培訓。

目前不少單位正在倡議支持一線社工, 包括疫情期間保護性工作的必要性、情緒支持、疫苗、防疫措施、工作保障、保險、社會安全的維護等等的訴求,像是 台中社會工作師公會的呼籲社工資訊交流團和社工相關粉絲專頁的暖心話活動,可以持續加入聲援。(2021.05.22更新)目前 社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也有疫情熱區保護性社工、社工分級分流打疫苗的聲明稿,大家可以多與主管討論,形成倡議意見。

3. Assess health risks and ethical implications 健康風險和倫理影響評估

疫情期間社會工作者的投入是倫理上的責無旁貸,穩住自己讓自己可以傳遞正確的防疫資訊並且散佈安全感、建立人與人的連結減少疫情造成的社交孤立、促進障礙者在疫情底下的權益、疫情和原有標籤加深污名化等等的倫理議題。在個人與專業之間,疫情之下我們得走上新的倫理議題與實踐。

4. Determine which cases can be supported remotely and which require in-person visits. 確定哪些個案可以遠端服務給予支持,哪些個案需要親自拜訪。

確定哪些個案可以遠端服務給予支持,哪些個案需要親自拜訪。
確認哪些是需要面對面的關鍵服務
制定用於決策與親臨拜訪有關的協議(例如決策樹),包括在沒有防疫裝備的情況下。
為將要從事兒童、青少年、家庭和社區工作的工作者實施降低風險的措施。

除了住宿型機構採取較嚴格的防疫措施,目前中央或地方政府還沒有社工人員家訪的疫情訪視分級標準,可依照疫情指揮中心及勞政部門公告的原則調整。當然,能在單位或機構內部先行討論,將防疫的能力、通訊的能力、疫情對個案與家庭的影響加入到評估之中,先形成評估機制,甚至進一步建議縣市政府調整委託契約,都是很棒的作法。關於提供服務的兩難,以及服務需要的即刻轉變,我們可以看看 台灣社區實踐協會 的經驗。

5. Develop and implement remote models of service provision. 在適當的情況下,開發並實施遠端服務提供的模式

在適當的情況下,開發並實施遠端服務提供的模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保障對工作者、服務對象的健康及安全。

已經有不少大型機構開始遠端辦公並採取不同的服務方式,包括婦女新知基金會世界展望會勵馨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兒福聯盟…等等單位,所以現在、即刻、馬上改變服務方式是必要的,如果組織不熟悉科技如何協助服務,現在是轉型的好時刻。以兒少工作為例,兒福聯盟還提供了社工的遠距兒童安全工作與家庭支援指引疫情下的家庭資源包(20210527 更新);或是可以參考 @hsinhongchen 陳信宏心理師 的 如何透過遠距進行學生輔導工作?。也許大家也可以腦力激盪一下,現在疫情之下,服務對象的需求如何改變,如何提供遠端的服務,或是更加整合社區裡的服務,使得社區網絡系統更能發揮作用。

6. Train social service workers 培訓社會服務工作者

培訓社會服務工作者,以幫助他們適應服務,使用新技術並了解緩解風險的方式,以繼續提供面對面的服務

之前在clubhouse上有聽聞國外已經有針對視訊會談、諮商專門的培訓課程,雖然視訊的教學影片有非常多,但針對台灣弱勢族群科技產品使用狀況調查,或是遠端訪視的實務研究,這是目前台灣比較沒有的,亟需大家分享經驗。因為這會對於我們使用科技產品如何去辨識服務對象的需要,以及轉換可行的服務都是很重要的技術。同時,自我的線上培訓也是相當重要,目前頗多學會單位都開始採用線上課程,這會是疫情期間必備的自我支持資源之一。

7. Conduct regular remote supervision meetings 定期舉行遠端督導會議

審查個案並確定其優先順序;
決定哪些個案可以遠端處理,哪些需要面對面訪問;
評估工作量;
確定如何持續基本服務; 和
評估並處理員工的身心狀況。

分流工作或在家工作最容易造成資訊落差,儘快的熟悉網路工具,改變原本的溝通方式(像是很難用的LINE,改用團隊工具像是Slack或Office365),並且留意政府、機構、主管與督導、工作者、服務對象的資訊落差,盡可能的在資訊充足的情況之下進行服務,有助於降低焦慮和即時處理個別的需要。

8. Develop and implement well-being action plans. 制定並實施福祉行動計劃。

制定並實施福祉行動計劃。 在團隊和個人工作者的不同層級上建立這些計劃。

是的,這些計畫不僅僅是在服務對象跟你之間,組織與機構的環境上面更要儘快的改變政策,提供可以自我照顧的環境,減少疫情帶來的焦慮、工作變化上面帶來的衝擊,感受個案在疫情上面受到的壓力,很有可能會加重替代性創傷(secondary trauma)及耗竭(burnout)的情形。疫情初期,若能減少對效率的要求,轉換成適應疫情的空間與時間(特別是那些要和小孩纏頭鬥社工雙親們或是毛孩家長),我想對工作者和組織都是健康的因應措施。

(20210530 更新完整譯文連結)
(20210527 更新兒盟資源連結)
(20210522 更新全聯會聲明)
(20210521 若有取得該文件翻譯會再更新)

參考資料:

最靠北社工
最靠北社工

Written by 最靠北社工

有關於社工的奇怪討論 — — 陳懷恩(Chen Huai En)

No responses yet